“学姐,我刚入职外贸公司两个月,今天突然被主管通知辞退,理由只是‘不主动和同事聊天’……这合理吗?”前几天收到学妹的信息,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她的愤怒、委屈和迷茫。
现实中,不少职场新人遭遇类似困境:试用期兢兢业业工作,却因“莫须有”的理由被辞退。法律并非沉默,你的权益需要自己捍卫。
一、试用期辞退是否合法?关键看两点
1、合法辞退:公司需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技能不达标、严重违纪),且需提供书面证据(如考核标准、培训记录、签字确认的岗位要求)。
示例:若入职时约定“需通过英语函件考核”,但员工多次测试未达标,公司辞退则无需赔偿。
2、违法辞退:若公司以主观理由(如“性格不合”“不主动沟通”)或无证据辞退,则属违法,员工可索赔。
学妹案例:主管以“不主动聊天”辞退,却无书面录用条件支持,属于违法辞退。
二、能索赔多少?计算标准明确
赔偿金 = 经济补偿×2
- 经济补偿:工作不满6个月,按半个月工资计算。
- 实际到手:半个月工资×2 = 1个月工资。
工资基数:按解除合同前实际工作月份的平均工资计算(如底薪+提成)。
示例:月均工资6000元,工作2个月被违法辞退,可获赔6000元。
三、维权四步走,高效且有效
1、收集证据
- 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辞退通知(书面/录音/WeChat记录)。
- 工作记录(打卡、考核表、工作成果)证明自己胜任岗位。
2、先协商,后仲裁
- 与HR或主管沟通,明确要求“1个月工资赔偿”。
- 协商失败?立即申请劳动仲裁!时效:离职后1年内提交申请(部分地区为60天)。 材料:仲裁申请书、身份证、证据清单(一式三份)。
3、仲裁与诉讼
- 仲裁免费,一般45天内结案。
- 若对结果不服,15天内可向法院起诉。
4、举报与投诉(辅助手段)
-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电话12333)。
四、避坑指南: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 警惕口头辞退:要求公司出具书面解除通知,否则正常上班直至拿到证据。
- 拒签不利文件:若公司让签《自愿离职协议》,坚决拒绝!否则丧失索赔权。
- 试用期≠随意期:公司无权以“业务缩减”“领导不满意”等模糊理由辞退。
试用期是劳资双方的双向考察期,但绝非权益真空期。
法律为劳动者筑起防线的同时,也需要个体主动激活维权机制——保留证据、明确诉求、善用仲裁渠道,每一步都是对职业尊严的捍卫。
权利不会自动兑现,唯行动方能抵达公平。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用户投稿及网络转发,因信息来源复杂,无法逐一核实版权归属。如您认为本网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mail@weikekeji.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依法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删除相关内容)。转载请附带文章链接:https://www.renshebao.com/s/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