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没有约定薪资,如果对方不认或者说一个低于实际约定工资的内容怎么办

劳动合同中未约定薪资,若用人单位不承认双方实际约定的薪资标准,或主张低于实际履行的薪资时,劳动者可通过收集证据 + 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一、核心思路:用证据证明 “实际约定或履行的薪资标准”

薪资约定不仅限于书面合同,双方实际履行的薪资、入职时的口头约定(有证据佐证)、书面材料中体现的薪资等,均可作为认定依据。劳动者需重点收集以下证据:

  1. 工资支付记录:银行转账流水(备注 “工资”“月薪” 等)、工资条(有单位盖章或负责人签字)、微信 / 支付宝转账记录(需证明转账方为单位或负责人,且与薪资相关);
  2. 入职时的书面材料:录用通知书(Offer)、入职协议、岗位说明等文件中明确的薪资数额(即使未签劳动合同,这些材料也可作为薪资约定的证据);
  3. 沟通记录:与 HR 或负责人的微信、邮件、聊天记录中关于薪资的明确约定(如 “月薪 8000 元”“转正后薪资上调至 10000 元” 等);
  4. 同工同酬参照:同一岗位其他员工的薪资标准(可通过同事证言、公开薪资结构等证明);
  5. 社保 / 公积金缴纳记录:用人单位按某一基数缴纳社保、公积金的,该基数可间接反映薪资水平(若实际发放高于缴费基数,需结合其他证据补充)。

二、处理途径:协商不成,通过法律程序维权

  1. 优先协商: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异议,要求按实际约定或履行的薪资标准明确补充到合同中,或签订薪资补充协议;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携带证据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反映,由监察部门督促用人单位按实际薪资履行;
  3. 申请劳动仲裁:若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按其主张的低标准支付),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
    • 按实际约定 / 履行的薪资标准补发差额;
    • 若用人单位以 “未约定薪资” 为由拖欠工资,可主张拖欠工资的赔偿金(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三、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双方协商不成的,按集体合同规定执行;无集体合同的,实行同工同酬。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总结:关键在于通过证据固定 “实际薪资标准”,即使合同未约定,只要能证明双方有明确约定或实际按某一标准履行,法律会支持劳动者的合理诉求。建议尽早收集证据,避免因证据不足导致权益受损。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用户投稿及网络转发,因信息来源复杂,无法逐一核实版权归属。如您认为本网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mail@weikekeji.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依法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删除相关内容)。转载请附带文章链接:https://www.renshebao.com/s/1581.html

(0)
社保知识分享的头像社保知识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