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谁受益?多少钱?
PART.1 免保育教育费对象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四地州等地区在园儿童继续执行现行政策。
PART.2 免保育教育费标准
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
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
PART.3 财政补助
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所在地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补助幼儿园。
财政部、教育部参考各省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分区域确定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上限,逐省核定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根据核定的各省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以及在园儿童人数,按照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核定中央财政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
其中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第一档中央财政分担80%,第二档中央财政分担60%,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中央财政分担50%。
PART.4 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
在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基础上,鼓励各省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具体资助内容和资助标准等由各省自行确定。
中央财政统筹考虑地方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等,继续予以奖补,适时研究建立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资助制度。
PART.5 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明确省以下分担责任,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办园质量水平。
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严禁拖欠教师工资。
为什么只免除学前一年?
专家介绍,政策出台后,受益最大的是大班的幼儿家长,直接免除大班幼儿的保育教育费用,降低了家庭的育儿成本。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表示,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落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需要根据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推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丙成表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由于所在地区不同,免除的费用也不一样。
对于国家来说,据初步测算,大约每年需要三四百亿元。从大班开始执行,有助于这项政策更加平稳、更可持续地落地。
专家: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是投资于人的重要体现
专家表示,减免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虽然看起来是政策的一小步,但是对于百姓家庭、社会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经济层面
有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最高,早期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产生数倍于投入的社会回报,免费政策有利于提高国家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为劳动力市场储备高质量人才。
公平方面
免费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学前教育的资源差距,保障流动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机会,填补结构性缺口,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辐射。
国际层面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鼓励提供至少一年的免费、义务、优质的学前教育,让所有儿童接受优质的幼儿发展、保育和教育”。我国将在今年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实际上已是提前完成了国际承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推动更多的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就是投资于人的重要体现。它既是对高育儿成本抑制生育意愿、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等民生痛点的精准回应,也是通过制度性改革与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社会活力、推动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
来源 新华社 河南发布 央视新闻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用户投稿及网络转发,因信息来源复杂,无法逐一核实版权归属。如您认为本网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mail@weikekeji.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依法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删除相关内容)。转载请附带文章链接:https://www.renshebao.com/s/2362.html